治疗:某些患者于发病早期有上呼吸道、肺部或其他脏器
感染因素存在。有效控制
感染,对防止病情的发展可能有一定意义。
1.活动期治疗 目前认为激素对本病活动期患者的治疗是有效的,包括
发热、
疼痛、血沉增快、
C反应蛋白阳性可于短期内得到改善,病情缓解,血沉恢复正常。有人根据血沉增快的程度分为2组:
①20v40mm/h,
②>40mm/h。前者可不用激素治疗,后者则有应用指征。一般
泼尼松(强的松)30mg一次/d顿服,维持4周后逐渐减量,每2v4周减少5v10mg,以后每2v4个月减少2.5mg,以血沉不增快为减量的指标,剂量减至每天10v5mg时,应维持一段时间。少数患者每天服用5mg达15v20年,病情稳定,未发现任何副作用,说明长期小剂量服用激素对控制病变活动是有帮助的。如用
泼尼松无效,可改用
地塞米松进行治疗,病情危重者可静滴
氢化可的松(氢化考的松)每天100mg,但合并结核或
其他感染或恶性
高血压者,则不宜长时间应用激素。
还可试用免疫抑制剂
硫唑嘌呤、
环磷酰胺等。一般均与激素合用,可减少激素用量。但此法应用较少,效果尚难肯定。雷公滕多甙片,具有抗炎及免疫抑制作用,其效用与皮质激素相似,而无皮质激素的副作用。对皮质激素有耐药性,或禁忌的
大动脉炎患者可以其替代,当与皮质激素合用时可提高疗效,减少激素的剂量及副作用。按每天每公斤体重1v1.5mg,分2v3次口服,长期服用应注意月经减少或
闭经,白细胞减少。孕妇忌用。除按活动期治疗外,伴有脑或肢体缺血表现者应并用扩张血管、改善微循环、抗血小板及抗
高血压等药物进行治疗。
2.稳定期的治疗
(1)扩张血管及改善微循环药物:口服药物可选用抗栓丸,每次2v3粒,3次/d;
曲克芦丁(维脑路通)0.2gv0.3g,3次/d;
地巴唑20mg,3次/d;
血管舒缓素(胰激肽释放酶)60v120U,3次/d;
羟乙基淀粉(706代血浆)250v500ml,加入
川芎嗪静滴120v160mg,1次/d,2v3周为一疗程,可降低血浆黏稠度,减低红细胞聚集,延长
凝血时间。
(2)抗血小板药物:
阿司匹林50mg,1次/d;
双嘧达莫(潘生丁)25mg,3次/d。
(3)抗
高血压药物:药物治疗并非肾血管性
高血压的首选方法,仅对肾动脉成形术或外科手术禁忌者或拒绝接受上述治疗者,采用药物降压治疗,对一般降压药物反应不佳。目前讨论最多的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肾血管性
高血压,对单侧
肾动脉狭窄所致的肾素依赖性
高血压,在用其他降压药物无效时,可服用转换酶抑制剂,有效地控制
血压,防止并发症,但此类药物可降低狭窄侧
肾血流量,故服用时应监测
肾脏功能改变。对双侧
肾动脉狭窄或单功能肾(自然或人工移植)所致
高血压,对转换酶抑制剂是绝对禁忌,并且疗效也欠佳。
?-受体阻滞药,由于对肾素系统的抑制作用有限,降压疗效欠佳,应采用联合用药治疗肾血管性
高血压,有人报道钙拮抗药与?-受体阻滞药,如
氨氯地平10mg;与
阿替洛尔(氨酰心安)50mg合用有效。临床上应结合具体病情与药物反应,联合用药来控制
血压达到相应水平。
(4)介入性治疗:
大动脉炎属多发性病变,当累计锁骨下动脉、胸腹主动脉、肾动脉、髂动脉或冠状动脉产生明显局限性狭窄,引起脑、心脏、肢体相应缺血时,有介入治疗指征者,应首选介入治疗,可获得较好的疗效。由于动脉扩张后再狭窄发生率较高,约20%v30%,故近几年来,对肾动脉开口部狭窄,或伴有动脉夹层,或再狭窄的患者,主张在扩张的基础上,植入支架可明显减少再狭窄发生率。关于颈动脉狭窄的介入治疗,也有文献报道,本法可能产生脑缺血并发症,临床上应慎重选择。
(5)外科治疗:药物或介入治疗无效,并有外科治疗指征者,应采用手术治疗,可解决或改善狭窄远端缺血症状,防止发生并发症。
①颈动脉明显狭窄引起脑供血不足,
晕厥,视力障碍,可行升主动脉-颈动脉血管重建术。
②胸腹主动脉广泛狭窄引起上肢区域性
高血压或下肢间歇跛行,可行狭窄远近端主动脉架桥术。
③肾动脉阻塞(单侧或双侧)引起肾血管性
高血压,可行血管重建术或
肾脏自身移植技术,若
肾脏重度萎缩,无功能或
肾动脉狭窄病变广泛,可行
肾切除术。近年来对有些双侧肾功能狭窄患者,一侧行PTRA,另一侧行手术治疗,获得满意的疗效。
④并发冠状动脉明显狭窄引起心绞痛或
心肌梗死者,可行冠状动脉架桥术。
⑤并发
主动脉瓣关闭不全(中度以上)引起心脏明显扩大,心功能下降,心绞痛频繁发作,可行主动脉瓣置换术。
3.中医治疗
(1)辨证论治:
大动脉炎是由于机体先天禀赋不足,外邪内侵,阻滞经脉,内攻
脏腑所致。本病常因虚致实,或虚实夹杂,使病情错综复杂。临床辨证分6型治疗。
①风寒湿痹阻:
主症:
发热,周身倦怠乏力,下肢沉重,
关节酸痛,胃脘痞满,患肢动脉减弱或无脉,舌质淡,舌苔白,脉沉细或细弱。多见于大动脉初期。
方药: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。
生黄芪15g,桂枝6g,炒苍术12g,赤、白芍各10g,薏苡仁15g,茯苓15g,羌活10g,防风10g,当归10g,川芎6g,鸡血藤15g,生姜12g,大枣5枚。
②阴虚内热:
主症:低热或午后潮热,
心悸,头晕,四肢酸软乏力,肢体
关节
疼痛,口干,舌质红,舌苔薄白,脉细数。多见于
大动脉炎急性活动期。
方药:养阴活血汤。
生地30g,玄参30g,赤芍30g,鸡血藤20g,当归15g,青蒿15g,白薇15g,丹皮15g,牛膝15g,川芎15g,
黄芩10g,甘草6g。
加减:伴有心烦、口苦、面红、
眩晕、
头痛,
血压高者,证属阴虚阳亢,方用天麻钩藤饮合
杞菊地黄丸加减,如天麻10g,钩藤10g,
黄芩10g,桑寄生15g,枸杞子15g,熟地30g,丹皮15g,茯苓15g,
丹参30g,甘草6g。
③湿热瘀阻:
主症:周身困重倦怠,低热不退,肢体麻木,
关节游走性
疼痛,胃脘痞满,纳差,便溏,舌质红,舌苔黄腻,脉濡细。多见于
大动脉炎活动期。
茵陈15g,
黄芩10g,连翘10g,滑石15g,薏苡仁15g,苏梗10g,藿香10g,菖蒲10g,郁金10g,
丹参15g,路路通10g,木通6g。
加减:如头沉重身痛者,去木通,加蔓荆子。胃脘胀满者,去滑石、木通、连翘,加苍术、炒枳实、佛手。
④气滞血瘀:
主症:精神倦怠,面色晦暗,肢体
疼痛或麻木,女子
1.术前准备
(1)术前应经过内科系统的激素和抗
感染治疗,手术必须在病变稳定期。这是因为病变活动期,动脉管壁
炎症
水肿,动脉周围广泛粘连充血,手术难度大,易损伤周围组织器官,吻合口易
出血和形成假性
动脉瘤 ,病变进展致吻合口再狭窄或梗阻等。
(2)如有病变活动,除病变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外,需稳定半年至1年后再考虑手术治疗。其稳定的标志为:体温持续正常,血沉在正常范围,白细胞计数正常, γ-球蛋白正常。
2.外科治疗 目的是重建血运,改善缺血症状;替换扩张的主动脉或矫治心脏瓣膜异常。
如有
感染积极控制
感染。对活动期患者可用
泼尼松(龙)15~60mg/d,病情好转后递减,直至病情稳定,5~15mg/d维持。对糖皮质激素疗效不佳者可与免疫抑制剂合用,常用
环磷酰胺,每日1~2mg/kg。其次还可选用
硫唑嘌呤、
甲氨蝶呤等。对静止期患者,因重要血管狭窄、闭塞,影响脏器供血可考虑手术治疗,如介入治疗、人工血管重建术、内膜血栓清除术、
肾切除术、血管搭桥术等。对症治疗可用周围血管扩张药、改善微循环药物、抗血小板药物、降压药等。
治疗方案及原则
本病约20%是自限性的,在发现时疾病已稳定,对这类患者如无合并症可随访观察。对发病早期有上呼吸道、肺部或其他脏器
感染因素存在,应有效地控制
感染,对防止病情的发展可能有一定的意义。高度怀疑有结核菌
感染者,应同时抗结核治疗。常用的药物有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,其治疗方法与其他系统性血管炎治疗相同。
1.糖皮质激素 激素对本病活动仍是主要的治疗药物,及时用药可有效改善症状,缓解病情。一般口服
泼尼松每日1mg/kg,早晨顿服或分次服用,维持3~4周后逐渐减量,每10~15天减总量的5 ~10%,通常以血沉和
C反应蛋白下降趋于正常为减量的指标,剂量减至每日5~10mg时,应长期维持一段时间。如用常规剂量
泼尼松无效,可改用其他剂型,危重者可大剂量
甲泼尼龙静脉冲击治疗。但要注意激素引起的
库欣综合征、易
感染、继发
高血压、
糖尿病、精神症状和
胃肠道
出血等不良反应,长期使用要防止
骨质疏松。
2.免疫抑制剂 免疫抑制剂与糖皮质激素合用,能增强疗效。最常用的免疫抑制剂为
环磷酰胺、
硫唑嘌呤和
甲氨蝶呤等。危重患者
环磷酰胺和
硫唑嘌呤每日2~3mg/kg,
环磷酰胺可冲击治疗,每3~4周0.5~1.0g/m
2体表面积。每周
甲氨蝶呤5~25mg,静脉或肌注或口服。新一代的免疫抑制剂,如环孢霉素A、霉酚酸脂、
来氟米特等疗效有待证实。在免疫抑制剂使用过程中应注意查血、尿常规和肝肾功能,以防止不良反应出现(参照其他有关章节)。
3.扩血管、抗凝,改善血循环使用扩血管、抗凝药物治疗,能部分改善因血管狭窄较明显所致的一些临床症状,如
地巴唑20mg,每日3次,
妥拉唑林25~50mg、
阿司匹林75~100mg,每日1次,
双嘧达莫(潘生丁)25mg,每日3次等。对
高血压患者应积极控制
血压。
4.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为
大动脉炎的治疗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,目前已应用治疗
肾动脉狭窄及腹主动脉、锁骨下动脉狭窄等,获得较好的疗效。
5.外科手术治疗手术目的主要是解决肾血管性
高血压及脑缺血。
(1)单侧或双侧颈动脉狭窄引起的脑部严重缺血或视力明显障碍者,可行主动脉及颈动脉人工血管重建术、内膜血栓摘除术或颈部交感神经切除术。
(2)胸或腹主动脉严重狭窄者,可行人工血管重建术。
(3)单侧或双侧
肾动脉狭窄者,可行
肾脏自身移植术或血管重建术,患侧
肾脏明显萎缩者可行
肾切除术。
(4)颈动脉窦
反射亢进引起反复
晕厥发作者,可行颈动脉体摘除术及颈动脉窦神经切除术。
(5)冠状动脉狭窄可行冠状动脉搭桥术或支架置人术。
本病为慢性进行性血管病变,受累后的动脉由于侧支循环形成丰富,故大多数患者预后好,可参加轻工作。预后主要取决于
高血压的程度及脑供血情况,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积极治疗可改善预后。其并发症有
脑出血、脑血栓、
心力衰竭、肾功能衰竭、
心肌梗死、
主动脉瓣关闭不全、失明等。死因主要为
脑出血、肾功能衰竭。